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广湛高铁“穿海进城” “双桥烟雨”续写新章

发布时间:2023-06-12 08:52:35来源:

珠江大桥 通讯员供图

《广湛高铁所涉珠江大桥历史建筑保护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将于7月7日召开听证会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通讯员 穗规资宣

曾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的“双桥烟雨”,如今或因广湛高铁的兴建而呈现新样貌。记者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广湛高铁所涉珠江大桥历史建筑保护方案》(以下简称《保护方案》)于6月6日公示,并向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将于7月7日召开听证会。根据《保护方案》,已列入广州市历史建筑名录保护的“双桥”——珠江大桥的东桥将被拆除后建新高铁桥,其重要构件钢桁架和两处20世纪30年代的老桥墩将被异地保护,珠江大桥的西桥原址原状保护。

羊城八景之“双桥烟雨” 连通粤西地区的生命要塞

荔湾区西侧,泮塘、大坦沙、滘口之间,有珠江东西两条支流——这里曾是广州通往西南的要道,也是珠江大桥诞生之地。

20世纪30年代,陈济棠治粤期间曾着手在此地兴建一座跨江桥梁,命名为“西南大桥”,这便是珠江大桥的前身。

为了加强广州与粤西的联系,1958年10月19日,珠江大桥动工建设。家住荔湾的王姨向记者回忆称,彼时,政府动员了荔湾区的众多街坊百姓,投入到珠江大桥的建设。仅用两年时间,1960年6月15日珠江大桥主桥工程便已竣工,1960年10月1日通车。

珠江大桥是通往粤西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通车后,广州与西南地区的交通动脉被打通,城乡物资交流大大加快,原本的广三铁路也得以与京广铁路、广九铁路相连,使广州真正成为南部铁路核心枢纽。

1963年,在评选羊城八景的活动中,人们看到斜斜烟雨直入苍茫的珠江,一座霓虹桥飞架在碧波上,江面水雾缭绕,桥上车水马龙;横跨珠江的珠江大桥如同彩虹,与磅礴的珠江交相辉映,伴着四周翠绿的田野。“双桥烟雨”因而入选成为羊城八景之一。

珠江大桥分为东、西两桥。其中东桥采用陈济棠治粤期间未完工的“西南大桥”老桥墩,由中山八路跨越珠江至大坦沙岛,长约336米,通航净高8.5米;西桥没有使用老桥墩,目前在西桥南侧仍能看见废弃的老桥墩,由大坦沙岛跨越珠江连接广佛公路和芳村大道,长约415.5米,通航净高6米,桥宽23米。

在建成初期,珠江大桥是来往芳村唯一的陆路通道,也是广州通往粤西地区的必经之路与生命要塞。

而后,随着珠江隧道、鹤洞大桥的通车,车辆通行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市民也可选择转乘地铁通达东西。2005年,内环路珠江大桥放射线开通后,原来珠江大桥公路部分不再通行汽车。

历史老桥续写新故事 广湛高铁“穿海进城”

“珠江大桥公路桥是广州内环路广佛放射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通车,是广佛同城的重要交通走廊和广州主城联系芳村地区的最重要通道,常年处于交通拥堵状态。”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马小毅谈到,从交通流量来看,珠江大桥进、出城日交通量分别约为5.7万辆和5万辆,高峰小时交通量约分别为3600辆和3200辆,且呈逐年增加态势,反映了珠江大桥公路桥在广州过江桥交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记者了解到,在上述全部通过交通量中,与佛山联系的车辆约占1/3,说明了珠江大桥公路桥对广佛同城的重要贡献。同时,珠江大桥公路桥也是目前大坦沙岛进出市区的唯一通道,高峰小时交通约2300辆车通过该桥进出市区。总体来说,珠江大桥公路桥是广州主骨架路网向西联系的重要出口。

和珠江大桥一样向西串联的还将有广湛高铁。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广湛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湛高铁引入广州站,向东连接广汕高铁,一同构建350公里/小时沿海铁路客运大通道,工程计划于2025年12月通车。

新建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是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粤西地区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广湛高铁利用广茂铁路通道进入广州站,其广州枢纽段须由原二线普速铁路升级为四线高速铁路,广湛高铁建成后将实现“高铁进城”。

而这项重大工程涉及广州市历史建筑——珠江大桥的改建,而高铁进城的必要性也引发了坊间的热议。

对此,原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潘濬源谈到,广湛高铁引入广州站,可以方便旅客出行,升级城市功能,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完善国家铁路网布局。

“广州是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广湛高铁的引入将有助于提升广州的城市功能。高铁替代普铁,实现‘客内货外’,可以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路基升级为桥梁,可以减小铁路对城市的阻隔。”潘濬源说。

“无论从城市发展还是市民生活方面考虑,高铁建设都是广东省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而且高铁进城,将给老百姓带来更大实惠和效益,是十分有意义的。”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军看来,作为承载了广州与佛山、粤西联系的历史记忆的铁路,珠江大桥在高铁时代仍能够发挥它的功能,对历史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时间轴 通讯员供图

西向运量需求日益增长 二线普速铁路桥要升级

作为广茂铁路上由佛山三眼桥进入广州站的必经之路,珠江大桥上建设广湛高铁,将使其由一座二线普速铁路桥升级为四线高速铁路桥。

珠江大桥是广湛高铁唯一的必经之选吗?据设计单位中铁第二勘察设计院项目总体负责人介绍,广湛高铁的起点选择在市中心的广州站,是经过研究,最后确定从广州站向西是最顺直的线路,也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广州南联络线、广佛肇城际所有通过广湛铁路进入广州站、白云站最顺直的线路。

为何广湛高铁在三眼桥进入广州西段的线路,要由二线升级为四线?

对此,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工程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唐重平表示,广州西至三眼桥段是广州枢纽西向、南向列车进出广州站的必经通道,也是枢纽东西向、北西向通过列车最顺直的路径。随着白云站改扩建完成、广州站改扩建工程拉开帷幕,届时,既有双线铁路120对每日的运输能力,将成为制约两个特大型客运站往枢纽西向发车的瓶颈。

潘濬源分析,广湛高铁、贵广铁路、南广铁路、广州南联络线、广佛肇城际铁路等10条线路在广州站以西交会,通过广湛高铁广州西至三眼桥段进入广州。根据预测列车开行需求,未来广州西至三眼桥段列车开行频次将达到243对每日,甚至提升至273对每日,已远远超出两线铁路的运输能力,迫切需要将该段现状的两线普速铁路升级为四线高速铁路。

“因此,这一举措有助于满足广州西向日益增长的运量需求,加强大湾区和粤西、海南、北部湾地区以及西南、西北方向的联系,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广佛同城,推进珠三角地区协同发展。”潘濬源指出。

“保西改东”方案 已经通过专家审议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保护方案的编制围绕“珠江大桥”进行了全面的基础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涵盖“原址保护、部分原址保护、异地保护”的三种类型多个保护草案,通过广泛征询多领域专家的意见,经专家咨询会、专家评审会审议后,最终选定了“保西改东”的保护方案。结合专家审议意见,拟对西桥原址原状保护,对东桥局部适应性改造,部分构件于双桥公园内异地保护。根据专家意见,经多次现场踏勘和选址比较,拟选择大坦沙岛的双桥公园作为异地保护方案实施地。

根据《保护方案》,珠江大桥西桥原桥将保持原貌,广湛高铁新桥则位于原桥两侧,立面沿用原桥钢桁架形式。原桥延续人行与非机动车通道功能,铁路功能移至新桥。原铁路通行空间内可增添漫步、展示、零售等休闲功能,打造串联西起芳村、经大坦沙、延伸至中山八路的慢行系统,为行人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景。

珠江大桥东桥原桥则改造升级为高速铁路桥,沿用原桥钢桁架形式,保持原有风貌。为满足通航要求,原桥须拆除2处旧桥墩,原址保留4处旧桥墩,对于保留的旧桥墩,拟采用门式墩形式进行抬高保护,并进行修缮维护,新旧桥墩并存。一榀钢桁架和2处桥墩拟于双桥公园异地保护,并作展示利用。

大桥改造的初步构想为钢桁架放置于双桥公园西园与东园之间的桥中南路上,可与人行天桥功能结合,作为珠江双桥历史展示长廊;桥墩则拟活化利用,进行历史文化展示;双桥公园与西桥原桥、东桥通过城市漫步道进行串联,叙述双桥百年历史。

改建后的珠江大桥采用原桥的钢桁架形式,延续其传统风貌,作为 “双桥烟雨”的新物质载体,旨在延续双桥在民众心中的历史形象及城市情感记忆,一并构建联系芳村和西关老城区、跨越大坦沙岛的铁路历史文化空间廊道,接力创作百年双桥历史故事。

荔湾区政协委员潘益民建议,珠江大桥是广州城市交通网络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既然异地保护十分必要,那么更应该从活化利用的角度思考要怎么突出强调珠江大桥“双桥烟雨”的艺术价值、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广东农垦》副主编付伟则建议,在珠江大桥的改造上,首先是异地保护尽可能多保留历史元素,除了桁架、桥墩外,一些桥上拆下来的铁轨枕木等都可以异地保护。其次,双桥改造后要提升其视觉系统,“双桥烟雨”反映的是双桥穿过农田的形态,但现在环境已经改变。因此,应该要设计乘客和市民两个层面的视觉系统:对于经过的乘客,这里是展示珠江大桥的历史展示节点。对于市民而言,这里是便利其生活的社区景观。

王建军认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最重要的不是为保而保,而是活化利用,继续发挥它的历史价值和功能,让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受益,有更多的幸福感。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